【编者按】金秋10月,我校迎来70岁生日。七秩赓续,薪火相传;七秩弦歌,砥砺沧桑;七秩风华,初心不改。为全面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展示发展成果,汇聚发展力量,特推出献礼西安体育学院建校70周年专栏。
崛起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学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紧握历史接力棒,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为实现西体崛起辉煌接续奋斗。
一是进一步落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双融双驱模式创新,以一流党建保证一流发展。切实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通过创新机制,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走偏、不虚空。通过党建与中心工作“两促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按照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学校将按照“15229 ”发展路径不懈奋斗:“1”是要明确一个办学目标,即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5”是“五个强校”战略目标,即实现本科强校、体育强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管理强校;第一个“2”是完成两大任务,即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凸显成效,关键任务是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个“2”是紧抓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两手抓、一条心,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一融双高”;“9”是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9大重点工作: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奠根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质量、建强师资人才队伍上水平、夯实科研任务迈台阶、突出竞赛训练创特色、涵育一流文化铸品格、坚持开放办学添光彩、革新办学环境见成效、办好民生工程增福祉。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西安体育学院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二是进一步精准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全面推动“十大改革发展工程”落地见效,使学校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调结构、强效能、提质量,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强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持续加强学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自主人才培育水平。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集中力量建好建优体育学学科,带动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新一轮学科评估和博士点增列取得突破。创新实践“体育+”,推动与医学、工学、管理学等有机融合,满足社会需求,服务新质生产力。强化学科专业设立或退出的科学论证,对体育智能工程、体育智慧管理、体育康养、大数据应用、医学等进行论证布局。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一院一策”改革,推进研究生教育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促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不断激发二级学院的创新活力,通过学校、学院有机联动,加快实现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优化岗位人才等资源配置,创新优化绩效分配机制,让改革真正触到痛点、疏通堵点、解决卡点,实现更为精准的优劳优酬,充分激发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潜力、热情和积极性。
鄠邑校区教学综合楼
三是进一步优化两校区办学格局,创造良好办学环境,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统筹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完善鄠邑、含光两校区功能定位,科学配置办学资源,协调做好两校区建设发展。推进鄠邑校区“教科训医赛”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基地、含光校区体育产业创新港等建设。不断完善资源优化配置,强化资产管理,构建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资产资源统筹与配置体系,不断满足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财经制度改革,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给足政策空间,鼓励大胆创新,积极发挥学校专业、行业优势,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确保学校财力逐年增长。加快完成鄠邑校区二期建设,实现办学主体迁移至鄠邑校区,综合施策推进鄠邑校区职工住房建设和含光校区布局改造,力争使制约学校发展的基本办学条件和教职工住房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
手球馆
七秩西体,砥砺奋进,兴体报国,矢志一流。回首来路,励精图治求发展;放眼未来,再展宏图创辉煌。学校党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敢为人先的精气神,谋划改革、推进改革,锚定目标加油干,围绕中心创新干,在团结奋斗中不断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审核:黄志军)